子宮頸癌放療需解決的問題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1-04-22 14:32 咨詢專家
(一)參照點 在婦科腔內放療中,由于盆腔內劑量分布不均勻,不同點的劑量各異,在實施治療時,必須選擇具有一定臨床意義的點作為判斷劑量的參考,即所謂的參照點。子宮頸癌放療參照點A點、B點是上世紀30年代末、曼徹斯特的Tod及Meredith提出,他們最初確定A點位于宮旁三角區(qū)內,三角區(qū)的底部為穹窿(子宮動脈及輸尿管交叉處在三角區(qū)內),B點與A點位于同一水平,在子宮中軸外5cm,A點在穹窿上方2cm,子宮中軸旁側2cm。此定義過于模式化,有很多臨床具體情況,難以依此定義確定A點的位置。如穹窿消失,大菜花、子宮位置不正等情況。
1953年曾對此進行修正,將穹窿上方2cm,改為宮腔管末端向上2cm(Idem),但是仍有將A點及B點依自已的方式確定。參照點的不統(tǒng)一,當然影響劑量及效果比較,特別進入80年代后,對宮頸癌劑量學的要求愈來愈高,一個共同遵守的參照點的位置十分重要,ICRU 38號報告中又重新明確其位置。在臨床腔內標準放療中,宮腔內的放射源末端,位于宮頸口部位,方便起見把宮口上方2cm及宮腔管旁2cm作為A點。所以在外生型大腫瘤未消除之前,難以確定A點位置,依A點來作給予劑量的參照點也就不合適了。
ICRU 38號文件其雖然明確了A點、B點的位置,但臨床實用上尚存在一些具體問題,如子宮頸陰道部長短不一,使 之宮腔源末端位置有所不同,無疑影響了A點的位置。所以歐州曾有A-Line的概念,即以通過A點與子宮軸平行線上的點來評估劑量,還是有道理的。參照點畢竟是參照,是臨床上的需要,至于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,只有依靠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自已的學識,來具體處理了。
(二)消除量 這是指外生型的大宮頸腫瘤被局部陰道放療消除,使之大致恢復至宮頸外形的劑量。按傳統(tǒng)的子宮頸癌腔內放療的概念,離放射源5cm以遠點的劑量,可以忽略。如一個外生型宮頸腫瘤、外突4cm,若以傳統(tǒng)北京型容器3號陰道盒(內含30mg, Ra, eq. 137Cs)消除20小時,A點劑量不過80CGY,此劑量不計于A點總劑量之內。消除劑量不以A點作為劑量參照點,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常規(guī)以源旁1cm 作為劑量參照點。
消除劑量通常以陰道容器或組織間插植行施,插植特別適于大的外生型腫瘤的消除。消除劑量次數(shù)不宜多,特別是組織間治療,一般1~2次,每次劑量10~12GY。應了解腫瘤消除需要時間,一般2周后才能見到腫瘤消除的程度。不應過早的進行再次消除,否則,劑量浪費,正常組織受量未能減少。因局部腫瘤過大的早期宮頸癌而予消除劑量,以期利于手術的病例,手術不應過急進行,否則腫瘤未得以滿意消除,達不到術前治療的目的。
(三)宮腔、陰道分別治療 我們在行施傳統(tǒng)的腔內治療中,常規(guī)方法是宮腔與陰道同時進行。但我們在后裝放療時,卻改為宮腔與陰道分次上鐳,其原因如下:
1.正常宮體前傾,宮腔與陰道呈一定角度,傳統(tǒng)的北京型宮腔與陰道容器很易放置成標準位置。但在后裝治療時,因為容器與傳送管道相連,難以將陰道和宮腔容器放置理想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